close

我真的覺得我的文筆遠遠不如以前敘述一件事情或是心情的能力,以前可以每天發文隨心所欲寫出好幾段的文章,

不知從哪時開始,腦中在各種時候會跳出各式各樣的訊息讓我想在這塊編輯室窗印下,

但每當我面對它時,又不知該從何寫起,接著亂七八糟的思緒湧入。

覺得是不是因為國中高中念的課外書(雖然沒營養的居多)多了,自然的很容易把寫文章當作一件輕鬆事情,不用刻意挑詞語就能構築出我想要的。

很懷念那時對每件小事情寫的廢文,現在卻總之三兩段就解決一篇文章,更廢的文

雖然太久沒文章還是會刻意上來亂寫個幾段讓文章空窗期不要太大,自從某某篇文章我打完之後,這種無力感特別大,卻不知道問題出在哪。

(不要問我為什麼不寫文章又硬要擠一篇,我也不知道,只是一種FU)

很多人因為FB、PLURK等社群網站的的出現,放棄了BLOG,我不是搞孤僻不放棄BLOG,而是這兩個在使用上根本沒有衝突。

 

大學不知道是因為地理位置還是什麼原因,無聊枯燥感日趨壯大,不管東西南北哪個方向都一樣無聊 ...

也許有車後沒事會到處亂跑一下,但我還是明顯知道,這塊我將待的土地,四年後我還是會對他很陌生,因為我不適合這裡。

雖然我不適合這裡,雖然我很嫌棄這裡,雖然我總是說這裡很爛,卻不是能把這些當作藉口來讓我的未來迷茫。

 

我想考CCNA做網管,我想念英文,昨天的演講可能是個轉捩點,我甚至第一次查了演講者的相關資料和訊息,

太習慣一個人思考,並不是自私獨大,是太理性,對於所認知一件事情思考太全方面,但總有漏洞,

或許自己給自己激勵力道不夠,我需要一個比我更高更強的人推我一把,不然會迷惘在自己的空間裡。

今天腦神經讓演講內容和自己的思緒不斷交錯著,有點混亂,但我喜歡認真思考的感覺,

所以 ... 不該再逃避念書這回事了,一直都知道我只是放任自己假裝不在意,不想讓周圍的人知道 ... 

 

昨天演講者的十大信念,每句都很有用,甚至馬上能感受到這些話的威力

1.你的+我的=更好的

在我的思考和演講者的內容,也算是間接更好的,只是我還不知道這股力量能發揮多少。

2.做好自己,成就一切

我一直都知道做好自己這件事情的重要,自己如果都要求不好,那就沒資格說他人是非,

我一直都只是用半個自己在事情上,許多的不在乎不在意,會讓做自己這件事變得虛假。

3.任何宗教,我都信,只有計較與比較不信

以我的觀點來看,我什麼都不信,但意思跟上面是一樣的,一個是各國家傳教的文化,一個是不接受那些信念,但都尊重那些信仰,

然而後面兩句才是重點,他說計較是 ... ,比較是 ... 忘記了,當下覺得覺得超有意義 ! 但是他念太快,還來不及反應又繼續講下去了。

雖然忘記了,但也許在長大些我可以自己體會出什麼來,重要的是不要計較、不要比較。

4.你見什麼人,你讀什麼書,決定你人生的高度

現在的範圍內,我應該枚什麼機會見什麼大人物或是像演講者這樣影響我的人,但讀什麼書卻是個能去實現的,找個時間翻翻吧 !

5.我所做的每一件事,要做,要做好、做到,做到位

這句話對我來說應該算是一半一半吧,我會做好、做到、做到位的事情只有兩種情況,一是對自己來說很重要且必要的事情、二是涉及他人像是分組討論報告之類的,

但是在念書方面的自我要求或是覺得稍微很累的事情就會想半途放棄,不用談做好、我連做到都有問題了。

... 剩下幾句感觸沒那麼深,而且上面五句比較有衝擊力。

 

我不知道為什麼要對著自己的文章寫著對自己的想法和分析,

但在寫著這些文字的是後我卻格外的認真,我沒有很驚訝我竟然會這樣,也許覺得我的時間沒多少給我浪費虛度了。

他人為了前途迷茫而不知所措,而我卻是為了自己的不努力而擔心 ... 相較之下似乎微不足道,既然如此,更應該向前衝。

 

---

 

這篇文章打下來好像才是聽完演講的真實心得,然而我原本根本不是要打這樣的文章 ...

本來是要真情流露的寫下現在對情感的看淡和無力,卻不知為何認真的面對起自己的未來 ?

也許心理潛意識下,我知道前途比感情更加重要吧。

 

我想找回以前的敲打鍵盤的感覺,看著一個個文字跳出來呈現真實的我,認真面對自己。

所以 ... 也許文章很無聊,但更新率會變高 ?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演講 未來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冰塊 的頭像
    冰塊

    Life Begins At The End Of The Comfort Zone

    冰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